STEM重要嗎?

STEM重要嗎? 首先了解 STEM 教育的時代意義暨定位,有助大眾理解及推展。當代人類社會已經逐漸進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時代,人工智能社會的特性是高速變遷與動盪不安,許多職業與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或機器人取代,例如數百員工的工廠成為機器手臂操作的無人工廠,招致產業重組與洗牌,職場生存勢必愈發困難。 將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 醫生 會計 律師 建築   因此具備 21 世紀技能聯盟所提出的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創造與創新、溝通、合作「4C」能力,或大眾所提出的探究、創造與合作共構三項能力,無庸置疑地將成為逆境中生存與勝出的利器。很重要的是,今日的幼兒得要生存於明日的社會情境中,因此培養以上能力成為今日教育的重點。STEM 教育正可培養此三項能力:因為 STEM 教育乃以「探究」為主要精神(,其核心活動—運用工程設計產生製作物,即是一個強調「合作」的「創造」生產歷程,而在創造的歷程中,個體必須運用「探究」能力蒐集資料、尋求原因與測試以期解決問題,著實符合未來時代的三項能力需求。又根據實際調查,未來 5-10 年間,有 75%快速成長的職業將需要 STEM 相關技能與經驗(Chubb, 2013),可以說對 STEM

Read MoreSTEM重要嗎?

「動手做」的意義

「動手做」的意義 近年,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的議題受到許多的關注和重視,由此可見各地都提倡透過STEM教育培訓人才的趨勢,藉以提升新世代的知識、技能和素養。有見及此,我們提供一連串的課程以科際整合的方式在本中心及學校推行,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提升創意以及解難能力,並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雖然「動手做」是最有效和直接傳遞科技素養的學習方式與策略,但是主張學生親自並且主動去做之前,教師必須善用教學方法、教具,方能引起學生興趣, 將知識與生活建立連結,如果在教學上只是一味的讓學生動手做,卻引不起學生的觀察、思考、質疑、反思、判斷等行為,則不具備學習的意義,因此我們會適當地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讓學生產生高層次的思考行為。 「動手做」要強調「經驗」的獲得與連結 除了要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外,還要透過「動手做」來觀察現象,與學生既有的知識產生連結。透過成品的測試,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法,並進一步綜合判斷出作品可採用的方法。為了達成預期的結果,學生必須透過觀察,而產生具體的經驗、概念和知識,這些新的經驗知識令學生在舊經驗中作對比與反思,而產生新的想法,過程不斷循環,能引起學生願意不斷的嘗試與努力,直到達成目標。

教學特色

教學特色 我們會利用4C教學法,我們鼓勵學生面對挑戰時,用不同方法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進行實驗和探索。4C教學法提倡把導師和學生的位置反轉,把課堂合適地交給學生,以結果為導向,以學習為中心,讓學生主導課常,以導師則在旁邊適當把旁觀,讓學生自己發揮。   透過有趣的教材吸引小朋友嘗試接觸,減少小朋友對“學習”兩字的抗拒。此外,透過玩味濃的教材和課程可以令小朋友更容易投入課程當中。 從課程內容中,會採用可塑性及廷伸性高的內容和教材,令小朋友的創作和想像力不會受到限制。鼓勵他們在課堂中融入自己的想法,發揮無限可能。 相比起技能,我們更希望能夠培養到小朋友的高層次思維以及想法模式。以傳統學習方式為例,即使學會了相關知識,也未必有機會發揮。以思維訓練則能令小朋友的想法更全面。 在課程中,亦會鼓勵小朋友對自己的發明品作出説明及反思。從中希望小朋友能夠培養出自我評價及反思的習慣。 6E教學模式 信相有部份家長都會聽過6E 教學模式。而所謂的 6E 模式循環歷程分別由投入 (Engage)、探索(Explore)、解釋(Explain)、工程(Engineer)、精緻化(Enrich)、 評量(Evaluate)等六個步驟建構出 S.T.E.M 教育中的學習歷程。我們會以有趣的學習套件及較簡易的課程內容讓學生產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要學生作主導設計自己的作品,導師在旁作輔助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並且探索當中問題和解決問題。其後學生在設計時亦會向其他成員和導師分享想法,當然,我們亦希望導師分享的過程中避免灌輸過多的想法及方向,好讓學生有更多的創作空間。 4C教學法?6E教學模式? 我們分別把兩種教學模式套用導師及課程內,而兩者的出發點都是鼓勵小朋友能夠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而把兩者教學模式在大學的課程最為常見,若套用在STEM教育上,就能夠讓小朋友從小就習慣這高層次思維,並且加以運用到不同範疇上。

什麼STEM?

什麼是STEM? STEM的起源 而STEM是由80年代的歐洲所應用的教學方式STS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文(Society)所進化而成。在過程當中,亦出現STSE教育的教學方式,同樣地都是從STS發展而成。為了下一代能夠重視對生態及環境各方面的認知,所以在STS教育上加上環境(Environment).相當於STEM教育,以上兩種教學方式分別是STS和STSE的目標已被多個國家和包括香港在內地方正式採納為基礎科學教育的一部份,成為發展科學素養不可或缺的一環。 80年代的歐洲 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文(Society) 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文(Society) 、環境(Environment) 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 STEM概念 STEM 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的簡稱,強調多學科的融合。STEM 教育並不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綜合,而是要將四門學科內容組合形成有機整體,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種混合教學方式的學習模式是希望學生有更多機會體驗不同的學習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跨學科? 在跨學科領域,有不同種的跨學科定義,而出發點大概都是由單個教師或教師團隊對兩門及以上的學科知識、資料、技術、工具、觀點、概念或理論進行辨識、評價與整合,以提高學生理解問題、處理問題、創造性的應用及融合多個學科的知識構思新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要重點-利用跨學科的知識研究解決現實問題作為主導 -跨出單學科的思想模式及視野,在問題中以不同角度及持份者方面作出分析與解決 -要有明確的、整合的研究方法與思維模式 -鼓勵跨學科基礎上完成創新與創造